65岁的李老先生遭遇了持续的背部疼痛,尤其是站立或行走时疼痛加剧。他的儿子通过互联网查询后,发现症状似乎与"急性心肌梗死"相符。这让他十分担忧,因为李老先生的一位亲戚在两年前就因急性心肌梗死而接受了心脏支架手术。考虑到李老先生年纪较大且有高血压,家人认为他可能也需要进行心脏支架手术。

于是,他们迅速将李老先生送往医院急诊。经过急诊医生的检查,发现他的疼痛主要集中在腰背部,与急性心梗的症状和体征不太吻合。经过心电图等检查,医生排除了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可能性。随后,骨科医生会诊后认为,李老先生的疼痛可能是由骨质疏松引起的,并为他开了一些药物,建议他先回家,并在日后到门诊进行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随着我国人均寿命的延长,骨质疏松症已成为老年人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根据2018年发布的《中国老年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60岁以上老年人的患病率高达36%,意味着每10位老年人中就有近4人患有骨质疏松症。在心内科门诊,许多老年患者因骨质疏松症而出现全身各部位的疼痛,尤其是胸背部和胸肋部,这常常被误认为是心脏病,导致患者服用硝酸甘油、救心丹、丹参滴丸等药物,并产生恐惧感。

骨质疏松症的疼痛有以下特点:

疼痛可发生在身体的各个部位,尤其是松质骨,如腰背部,这是日常活动中运动量较大的部位。髋部和膝部疼痛也较为常见。据统计,67%的患者在骨质疏松时出现的疼痛为局限性腰背疼痛,10%伴有带状痛,9%伴有四肢放射痛。

疼痛性质通常为酸痛和胀痛,与活动密切相关。在骨质疏松早期,疼痛通常仅在活动时出现,长时间坐立、站立或卧床休息后也可能出现。随着病情发展,疼痛可能变得持续。

当伴有骨折时,原有的持续性疼痛症状会加重,尤其是在骨折部位。例如,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可能导致"束带样"疼痛。一些由机械应力引起的轻微骨折,主要表现为劳累后的疼痛。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小腿抽筋"的感觉,这在临床上也较为常见。

如果出现骨质疏松的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并进行相关检查。骨质疏松是指骨骼中的骨量减少、骨强度下降。要了解骨量的多少,需要进行骨密度测定。目前常用的测定方法是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法。以下人群推荐进行骨密度测定:

年龄≥65岁的女性和≥70岁的男性。

有骨折危险因素的绝经后女性及50~69岁的男性。

50岁后发生过骨折的成人。

患有导致骨量丢失的疾病或使用导致骨量丢失的药物的成人。

骨质疏松的治疗不仅包括补钙,还需要补充维生素D以促进钙的吸收。钙剂的每日推荐摄入量为1000-1200mg。此外,可以多吃富含钙和维生素D的食物,如深海鱼类、豆制品、乳制品、动物肝脏和蛋黄等。适当的日晒也是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之一,每天20-30分钟即可。合理的运动也很重要,建议老年患者每周进行5次以上、每次半小时的锻炼。根据具体病情,医生可能会选择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如阿仑膦酸钠、阿法骨化醇、降钙素、特立帕肽等。当然,在使用药物时,应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切勿擅自用药。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