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健康体检的普及,不少人通过体检发现自己的空腹血糖超标,达到甚至超过7.0mmol/L。这难免会引起他们的担忧:自己是不是已经患上了糖尿病?

根据2020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之一是空腹血糖≥7.0mmol/L。因此很多人查出空腹血糖超标就会笃定地认为自己确诊糖尿病了。

然而,仅仅依靠空腹血糖一项指标并不能确诊糖尿病。还需要结合其他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为什么空腹血糖≥7.0不一定能确诊糖尿病?

2020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明确指出,如果没有糖尿病典型症状(“三多一少”),即烦渴多饮、多尿、多食、不明原因体重下降,即使空腹血糖一次性检查超标,也不能立刻诊断为糖尿病,而是需要通过重复检测来确诊。

原因如下:

血糖受多种因素影响:血糖水平并非一成不变,会受到各种应激或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波动。例如:

急性感染、创伤、手术等应激情况可能导致应激性高血糖

体检前一天晚上消夜、饮酒、熬夜、睡眠不足等,也可能导致暂时性空腹血糖升高;

体检前进行剧烈运动,也可能导致血糖升高。

排除应激因素后再确诊:在上述情况下测得的空腹血糖值,并不能准确反映患者的真实血糖水平。因此,需要消除应激和环境因素影响后,再进行复查,才能更准确地判断是否患有糖尿病。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体检发现空腹血糖≥11.1mmol/L,则应立即就医,因为如此高的血糖水平可能导致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

那么,首次发现空腹血糖≥7.0mmol/L后,应该怎么办呢?

当体检中发现空腹血糖值≥7.0 mmol/L时,虽不能立即诊断为糖尿病,但这一指标却提示了极大的糖尿病风险,特别是对于那些可能已处于糖尿病前期的个体。正常情况下,即使受到一些暂时性因素的影响,健康人的血糖也不会从正常范围(<6.1 mmol/L)显著升高至≥7.0 mmol/L。这样的血糖水平,尤其在有糖尿病家族史、超重或肥胖、以及其他代谢综合症状如高血压或血脂异常的个体中,可能预示着潜在的代谢紊乱。

为了更全面评估血糖控制情况及确诊糖尿病,以下检查是必要的: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

糖化血红蛋白可以反映过去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如果HbA1c值≥6.5%,这是诊断糖尿病的另一重要标准。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通过评估餐后2小时的血糖水平,若OGTT结果显示2小时血糖≥11.1mmol/L,同样提示糖尿病的存在。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提出,当体检中空腹血糖≥6.1mmol/L时,建议进行OGTT以进一步评估。

因此,面对单次空腹血糖≥7.0 mmol/L的结果,除了考虑重复检测来确认诊断外,还应进行HbA1c和OGTT等检查,以全面评估病情,从而及早采取干预措施,延缓或防止糖尿病的发展。

糖尿病的危害是什么?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血糖水平长期升高。高血糖会对人体各个器官和系统造成广泛的损害,导致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这就是糖尿病的危害所在。

急性并发症: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最严重的急性并发症,可危及生命。主要表现为高血糖、酮症、脱水、电解质紊乱等。

糖尿病低血糖是指血糖过低(一般低于70mg/dL)的一种急症状态,可导致意识模糊、昏迷甚至死亡。

糖尿病昏迷是指糖尿病患者出现意识障碍、呼吸改变等症状的严重状态,可危及生命。

慢性并发症: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可导致失明。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肾脏疾病,可导致肾衰竭。

糖尿病神经病变可累及全身各处神经,导致感觉障碍、运动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

糖尿病足病是糖尿病最严重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可导致足部溃疡、坏疽甚至截肢。

糖尿病是一种严重的慢性疾病,其危害不容小觑。糖尿病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控制血糖,定期监测,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有效预防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