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际线后移,枕边落发丛生,脱发可谓是人们的一大忧愁。
数据显示,我国超过2.5亿人受脱发的困扰,平均每6个人里就有一个,更别说如今“阳康”人士有超过30%受到脱发的困扰。
其实脱发并不是现代人才有,在古代同样存在,而且对于古人来说,要接受脱发,可比如今的人们困难许多。
一、古人对头发的重视
古人比现代人更重视头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被视作金科玉律。
在古代,许多事情都要讲究一个礼字。比如古代所说的结发,指的是人的两个阶段,即男子从出生到成人到入学再到结婚,女子从出生到少女变成妇人,这两个阶段都要把头发束起来,不同束发的方式,代表着不同的身份变化。
古时夫妻被称作结发夫妻,女方在说完亲事后,会用一种名叫“缨”的丝绳将头发束起来,表示已经许配了人家,结婚后,再由新郎亲手将其解下。《仪礼·士昏礼》 就这么写道:
“主人(新郎)入,亲脱妇之缨。”
到了唐代中后期,这种习俗又改为:男女双方各剪下一束头发绾在一起,作为二人婚姻的凭证和信物 , 人们将其称为“ 合髻 ”,也就是结发夫妻的来由。
又如古代男子8岁正式入学,到了升学阶段要束发为髻,《大戴礼记·保傅》 中写道:
“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说明束发之后,就不再是孩童了,可以学更多的知识,也可以外出游学。
鉴于古人对头发的重视,所以才发明了髡刑,以此作为震慑普通人不可轻易犯罪的手段。
《三国志》作者陈寿的父亲就曾遭受过髡刑,根据《晋书﹒陈寿传》的记载:
谡为诸葛亮所诛,寿父亦坐被髡。
髡刑虽然身体伤害不大,但仍被古人视作严厉的惩罚之一。
从此处来看,唐朝时男女结婚剪下头发以作“合髻”的礼仪,也证明了古人对婚姻的重视。
简单了解了古人对头发的重视,也明白为何古人会比现代人更难接受脱发这件事了。为了治疗脱发,古代中医们努力钻研,甚至还推动了医术的发展!
二、古人为拯救头发绞尽脑汁
陆游在《游大智寺》这首诗中,感叹自己年龄越来越大,曾经的雄心壮志也消失了,其中开头就是:
“脱发纷满梳,衰顔不堪照。”
经历了安史之乱的杜甫,也写下“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的名句,用脱发来表达自己对世事变化的感慨。
从这些诗词中,经常能看到诗人借用脱发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当然,这是诗人们借事抒情的手法,或许很少有人知道,还真有诗人专门研究如何治疗脱发的。
白居易在《嗟发落》中感叹:
“朝亦嗟发落,暮亦嗟发落。落尽诚可嗟,尽来亦不恶。”
他用“银瓶贮寒泉,当顶倾一勺”的方法来治疗脱发,谁知在炎炎夏日中,由于头发稀少,竟让他有种醍醐灌顶般的清凉享乐,最后“因悟自在僧,亦资于剃削”,对待脱发也就豁达了。
像白居易这种物理治疗脱发,其实效果一般。
既然无法有效治疗脱发,古人就想到一些折中的法子,那就是戴假发。
古代戴假发是一种很流行的时尚方式,原材料有两种,一种是直接从受髡刑的人拿来用,一种则是用动物毛发或部分植物编制而成。
在《仪礼•少牢馈食礼》就这么写道:“主妇被锡,衣移袂”,意思是古代妇人都喜欢用假发作为装饰的一部分。
而根据汉末文学家郑玄的注解,被锡是用受刑者剃下来的头发制作的假发。《仪礼》是对周朝礼仪的记述,可想而知假发在几千年前就已经被广泛使用了。
古人戴假发,是为了追求美丽和时尚,但更多是为了避免脱发或者剪掉头发后的尴尬。
因为古人把黑长直视为头发美丽的标准,《诗经·鄘风》中:“鬓发如云,不屑髢也”,虽然是称赞卫宣公夫人头发美丽,但也从侧面看出,戴假发是为了更加美丽。而脱发跟美沾不上边,自然要多加掩盖了。
不过古代假发都是奢侈品,许多平民女子想在外出时弄一顶假发,都只能问人借。如果是单纯为了时尚,没有也就罢了,但如果是为了遮盖脱发,没有假发就只能另寻他法。
于是西汉时王莽就发明了另一种名叫介帻的遮盖物,用来遮盖秃顶的脑袋。
或许很多人没想到,篡汉的王莽,原来也是一个脱发患者,甚至到了快秃顶的地步。根据《晋书·舆服志》:
“汉元帝额有壮发,始引帻服之。王莽顶秃,又加其屋也。”
介帻是在帻的基础上,往帽子内塞入填充物,使得遮盖额部的位置拔高,达到遮盖脑袋秃顶的目的,后来到了唐朝被改名叫进贤冠,是唐朝官员统一佩戴官服配饰之一。
但无论是假发还是介帻,都只是解决脱发的治标方法。
脱发既然是生理问题,就只能用医术解决,其实许多中医典籍都有脱发的病因和治疗方子,在《黄帝内经》的“五脏生成论”就提到关于男女脱发的不同原因。
其中男子脱发是因为“丈夫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而女子则是因为“女子五七,面始焦,发始堕”,这是古代医生对脱发病因的最早认识。
三、古人脱发也能促进医学发展
《黄帝内经》是秦汉医师治疗脱发的理论依据,他们打算从饮食去改善脱发问题。
比如《黄帝内经》认为“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意思就是吃甜食容易引发脱发的可能,因此应该减少甜食,对防止脱发有积极的意义。
而到了唐宋时代,治疗的方式不止在饮食方面了,后来人在《黄帝内经》的基础上开始研究相关的药方,在《千金翼方》和《外台秘要》中,就记录了数十种治疗脱发的中药方子。
根据《外台秘要》记载:
“以乌鸡脂和涂之,先以泔洗,后敷之数日生长一尺也。”
据说三国的魏文帝曹丕就曾用过这种方法,最终成功摆脱脱发,让自己免去尊容受损的尴尬。
以上这些都是治疗脱发的外在手段,而中国人治病素来讲究内外结合。
许多中医都认为,每个人的体内都有一股阳气,之所以会出现疾病,是因为阳气不足造成的,其中也包括脱发。
所以在药物治疗方面,大多强调以补充阳气为主。
比如敦煌医学著作中,《头、目产病方书》记载了一套叫疗风虚方的方子,是用煮羊肉汤的方式,将甘草、当归、生姜等药材混在其中,食用者可以补充气血,有防止脱发的功效。
与敦煌医学相比,中原医学对脱发的见解也差不多,不过病因判断要更加完整和细致。
比如明朝医学家龚廷贤就认为,脱发是阴火上升导致的,普通人因为过度劳累或者情绪起伏,都会出现脱发。
因此他在《寿世保元》中就提到,用六味地黄丸等药熬汤服用,可达到补充气血,降低阴火的功效,这与敦煌医术的观点极其相似。
不过比起吃药和物理治疗,一些权贵人家更注重通过养生手法保护头发,类似现代的香皂和洗发露。
古时没有这么严格的化学知识,但也懂得用各种天然材料混在一起去洗头,从而达到洗发液的功效。
清朝慈禧就经常用玫瑰、核桃、甘草等数十种名贵药草熬成水洗头,以至于到了晚年,慈禧的头发也依旧浓密,看不出半点老态。
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脱发治疗已经有了更多高科技的手段,但通过古人对脱发的研究,只有保持健康的身体和乐观的生活态度,才是治疗脱发的千金良方。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