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高血压是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风险因素。高压(收缩压)高和低压(舒张压)高究竟哪个更具危险性?应该重点控制哪个?

其实在高血压中,高压(收缩压)的升高所带来的风险最大。这是因为血管内的压力是直接导致疾病的关键因素,血压越高,就越容易诱发心脑血管意外。相较之下,低压(舒张压)升高仅仅是高血压的初期阶段。

01

“高压高”和“低压高”

哪个更危险?

血管作为血液输送的通道,如同水管,水压越大,管道出现老化、破裂的风险越高。因此,收缩压升高对血管的损伤尤为严重,是导致心脏、大脑、肾脏、眼睛等器官病变的主要因素。

虽然低压(舒张压)升高也存在风险,但相对而言,其危害程度较低。若仅为单纯性舒张压升高,说明大动脉弹性尚可,此时器官受损程度较轻。因此,在高血压治疗中,对收缩压(高压)的控制至关重要。

02

为什么低压高了

不容易降低?

在很多高血压患者的认知中,降低舒张压似乎更困难。即使服用降压药物后,收缩压(高压)下降显著,但舒张压(低压)降低幅度较小,是否存在专门降低舒张压的药物?

事实上,各类降压药物均作用于收缩压和舒张压,并无单一针对收缩压或舒张压的药物。只是因为收缩压对降压药物较为敏感,服药后下降较快,而舒张压降低相对较慢,从而给人一种不容易降低的错觉。

然而,高血压晚期会导致动脉硬化、弹性降低,此时舒张压可能恢复正常甚至偏低,而单纯升高的收缩压(高压)则更难以控制。

03

不同血压类型的

治疗侧重点

老年高血压的主要特征为收缩压(高压)升高,而舒张压(低压)正常或偏低。大部分老年人对较低的舒张压具有较好的耐受性,且舒张压对降压药物的敏感性较低。因此,在降压治疗过程中,主要调控目标是使收缩压达到标准,可相对忽略舒张压,除非出现显著的低血压症状。

在药物选择上,利尿剂(如氢氯噻嗪、吲达帕胺等)对降低收缩压效果显著,是老年高血压的基础治疗药物,可与其他降压药物联合应用。但利尿剂会影响电解质代谢,因此在用药前需检测电解质水平,特别是血钾状况,低血钾患者禁用。

对于单纯舒张压升高的情况,中青年高血压的特点,静息心率是选择降压药物的重要参考。若静息心率超过80次/分钟,可能存在交感神经兴奋性高,选用β受体拮抗剂(洛尔类药物)较为适宜;若静息心率低于80次/分钟,可能肾素分泌较多,选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沙坦类药物)较为合适。

许多中青年人的舒张压升高可能是由心理压力大、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或肥胖、睡眠不足等因素诱发。若规律服用降压药物,但血压仍波动较大,可以尝试心理门诊、减轻体重、改善睡眠等措施,可能取得比降压药物更好的疗效。

综上,收缩压升高较舒张压升高更为危险,是高血压治疗的关键指标。对于老年高血压,降压治疗的主要目标是控制收缩压达标。而对于单纯舒张压升高者,静息心率是选择降压药物的重要参考。

据人民网科普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