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夏天,小李总觉得身体不像秋冬那样有劲儿,整个人总是无精打采的。早上起床后不久,他就开始出汗,午后更是觉得疲乏不堪。

原来,这一切都和夏天阳气变弱有关。作为35岁以上的成年人,了解夏季如何保养阳气对我们的健康至关重要。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夏天阳气越来越弱的原因以及有哪三件事千万不要做。

夏季阳气的变化及其重要性

阳气在中医中指的是人体内的温煦之气,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能量。夏天虽然气温高,但人体内的阳气却容易被外界的高温和湿气消耗。阳气不足会导致身体抵抗力下降,容易出现疲倦、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

在夏季,过高的温度会使人体大量出汗,而汗液的蒸发不仅带走了体内的水分,也带走了宝贵的阳气。中医有句话:“汗为心液。”意思是出汗太多会伤及心阳,造成体虚。夏季湿气重,湿气困脾,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脾胃阳气被压制,身体就更容易感觉疲倦无力。

避免过度依赖空调和冷饮

很多人一到夏天就离不开空调,家里、办公室、车里全都开得凉飕飕。再加上冰镇饮料、雪糕不断,虽然当时觉得很爽,但长期这样,对身体可没好处。

空调房的低温环境会让体内的阳气被迅速消耗,人们长期待在空调房里,容易出现头晕、乏力、关节疼痛等“空调病”。尤其是35岁以上的人,体内阳气本来就开始衰退,更需要注意保暖。

冷饮虽然解渴,但它会让胃肠道受凉,影响消化吸收。中医认为“阳气附着于性阴的水液中”,也就是说,过多的冷饮会损伤体内的阳气。消化不良、腹痛腹泻等症状,都是体内阳气受损的表现。

为了保护阳气,建议大家尽量减少空调使用时间,适当调高空调温度。饮食方面,多喝温开水,少吃冰镇食物。即使要喝冷饮,也要适量,不要贪凉过度。炎热的夏天,适度的热水洗浴也能帮助身体散热,促进血液循环,增强阳气。

减少激烈和长时间的户外活动

在夏季,高温环境下进行激烈和长时间的户外活动,无疑会让人体的阳气消耗得更加迅速。尤其是中午前后,阳光最为强烈,人体的水分和能量会被迅速消耗掉。

根据医学研究,长时间的高温暴露不仅会引起中暑,还会对心脏和血管系统产生不良影响。特别是对于35岁以上的人群,心血管系统的耐受能力已经开始下降,高温环境下的剧烈运动会增加心脏负担,甚至可能诱发心脏病。

建议大家在夏季尽量避免在中午高温时段进行户外活动。如果必须外出,最好选择清晨或傍晚温度较低的时候。

活动时间也不宜过长,应控制在一小时以内,以免体力消耗过大。穿着宽松透气的衣物,佩戴遮阳帽和防晒用品,也有助于减少阳光直射对身体的伤害。

调整饮食习惯,避免寒凉食物

夏季,很多人喜欢吃冷饮、冰淇淋以及各种生冷食物,这些食物虽然能够暂时让人感觉凉爽,但对身体阳气的损伤却是长期且深远的。

中医认为,寒凉食物会伤及脾胃阳气,导致消化功能减弱,食欲不振,甚至引发胃寒、腹泻等症状。

为了保护阳气,夏季饮食应以清淡、温热为主。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选择温性食物如姜、葱、蒜等,以促进阳气的运行。饮食要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以减轻胃肠负担。煲一些健脾养胃的汤,如莲子百合汤、山药排骨汤等,不仅能补充营养,还能增强体质。

夏季多湿热,容易让人食欲不振,适量饮用一些清热解暑的饮品,如绿豆汤、荷叶茶、酸梅汤等,有助于清热解毒,但饮用时也要注意温度,避免太凉。

调节情绪,保持心态平和

夏季气候炎热,容易让人情绪不稳定,易怒、烦躁等负面情绪会影响身体的阳气运行。根据中医理论,情绪失调会导致气机不畅,进而影响脏腑功能,加重阳气损伤。调节情绪,保持心态平和,对于保护阳气至关重要。

可以通过适当的运动、放松技巧、呼吸练习等方式来调节情绪。定期参加一些轻松愉悦的活动,如散步、阅读、听音乐等,有助于舒缓压力,保持心情愉快。

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也是调节情绪的重要手段,确保每晚7-9小时的充足睡眠时间,有助于恢复身体的阳气,保持体内的阴阳平衡。

夏季保养阳气不仅关乎身体健康,也与情绪调节密切相关。在炎炎夏日,除了注意避免过度依赖空调和冷饮,减少激烈和长时间的户外活动,调整饮食习惯外,还要注重情绪调节,保持心态平和。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