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标准的广东人,从小到大,每次跟爸妈说哪里不舒服,他们的回答都是:
万事皆可归因为有湿气。因此,“祛湿”也成了很多老广人刻在骨子里的生物本能。
湿气究竟是什么东西?广东人为何“十人九湿”?除湿怎么做才最有效?
湿气是中医概念,中医认为,湿是“风、寒、暑、湿、燥、火”六种病邪中的一种,比较难缠。
一是因为它属于“百搭体质”,总喜欢和其他外邪联合作案,增加治病难度。
风湿组合,常让人肌肉、关节疼痛;
寒湿组合,使人畏寒怕冷,腹痛腹泻;
湿热组合,诱发咽喉肿痛、口腔溃疡。
二是因为它难祛除。中医素有“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性黏着,如油入面”一说,指的就是湿气黏滞,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化解。
当我们体内湿气重时,四肢乏力、肠胃不适等问题会相继出现。
常感疲劳、四肢沉重。湿性重浊,所以湿邪侵袭时,会出现头身困重的症状,即使是一觉醒来,也会觉得疲惫、无精打采、身体如负重物。
脾胃不和、食欲下降。脾主运化水湿,对湿邪比较敏感,最先受到影响,最终牵连致胃,让人食欲变差,或吃了几口就饱,有时嘴巴还会发臭发苦。
排便不爽。湿性粘滞,湿气长期累积,就容易使小便淋漓不爽、小便浑浊,或者大便不成形、黏性增加。
舌苔异常。正常人的舌头为“淡红色、白苔薄”,如果舌体胖大、两侧边缘出现齿痕,舌苔颜色过白且厚重黏腻,可能是脾太湿了。
私处异常。湿邪有趋下之性,容易使女性患上“带下病”,即易产生白带量异常、阴道炎症等问题。
从外部因素来看,外湿主要和环境潮湿有关。
例如在岭南地区,春季,饱受回南天和暴雨的双重暴击,而夏季,多暑多湿,加上梅雨,水分含量稳稳地超过正常值,至于秋冬季......(岭南没有秋冬季,笑)。
此外,生活和工作中常和“水”打交道,比如做餐饮后厨的、做水产的都容易受外湿影响。
而内湿通常因脾胃受损,水湿聚积体内所致,这往往和一些不良习惯有关。
想要预防湿气侵袭,或祛除湿气,饮食是重要的一方面。
平时可以适当多吃一些健脾祛湿的食物。
五谷粥:选用薏米、芡实、赤小豆、白扁豆、山药5种食物,熬制成粥;
赤小豆薏米水:用薏米、赤小豆为原料煮制成水饮用;
土茯苓煲骨头汤(清热生津、健脾祛湿)
主要原料:鲜士茯苓200g、鲜山药200g、排骨250克、炒薏米30克、盐适量、姜片3片。
苍术冬瓜猪肉汤(消暑、润肺、生津)
主要原料:苍术25克、泽泻25克、陈皮适量、猪肉200克、冬瓜450克(冬瓜皮、瓤、仁去掉)。
当然,食疗除湿很重要,而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专业的治疗也要双管齐下。
加强运动。每天花30分钟左右,去户外锻炼锻炼,慢跑、快走、瑜伽、太极,都有助于促进气血循环,增强体质。
如果没时间运动,也可以利用上下班时间,多走走路,每天走个6000步左右,也有利于身体健康。
每天睡足7-9小时。尽量在11点前睡觉,睡前不宜做剧烈运动,最好不要刷手机,避免熬夜。
尽量不要居住在潮湿阴暗环境。住的房屋要通风透气,能晒到阳光。潮湿天气可以使用空调抽湿或抽湿器。
如果湿气症状严重,建议及时看医生,通过中药方剂、针灸或推拿调理,改善病情,早日恢复健康。
参考资料:
[1]张秉新. 湿气重的食疗方法 [J].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2022, (12): 65.
[2]顾程. 测一测你的体内是否有湿气 [J]. 人人健康, 2022, (03): 49.
[3]王彤. 湿气重喝碗五谷粥[N]. 健康时报, 2021-12-21 (006). DOI:10.28434/n.cnki.njksb.2021.000441.
[4]汪先恩. 治湿气是中医特长 [J]. 中医健康养生, 2018, 4 (06): 78.
[5]高山. 湿气是百病之源 [J]. 江苏卫生保健, 2016, (05): 41.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