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春季的第五个节气。因为节令期间“气清景明、万物皆显”而得名。清明时节,为了适应春天阳气生发的规律,人们应当在起居饮食中注意什么呢?来听专家的具体建议。

在中医看来,清明节后进入暮春,自然界阳气逐渐旺盛,气温升高,人体内阳气也逐渐强盛。而人体与春相对应五脏是肝,肝气在立春萌发生长,到清明时达到最旺。

肝气过旺是中医里常见的病症,它会使人体内的气血运行失衡,导致一系列的不适症状。当肝气过旺时,身体容易出现瘀热状态,这会让人感到口苦、口干,甚至口中会有异味。同时,胸闷、胁肋部胀痛也是肝气过旺的典型表现。这些症状不仅会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还可能引发更严重的健康问题。如果肝气过旺得不到及时调理,它会进一步损伤脾胃,导致脾胃功能失调。脾胃是后天之本,负责消化和吸收营养,一旦受损,就会出现嗳气、反酸、腹胀等症状。这些症状不仅会影响我们的食欲和消化功能,还可能导致营养不良和身体消瘦。因此,当我们出现肝气过旺的症状时,一定要及时调理。

孟医生表示,清明调肝应重在清热疏气、养阴排毒上,同时兼顾补脾胃。因此,市民在日常起居上,要晚睡早起。中医建议晚上23点前入睡较好,因为23点到第二天1点是肝经排毒最佳时间,此时睡觉养肝。早上太阳刚要升起来时就起床,使阳气更好生发。

在饮食方面,需在少酸多甘,并慎食发物。酸味入肝,具有收敛之性,少食可以养肝。因此清明时节可以适量吃醋,比如醋溜土豆丝等,能帮助收敛和养肝,但不能太过。

其实,当你吃酸的食物时,感觉到牙齿发酸或胃里反酸水,很可能是因为摄入的酸性食物过多。酸性食物中的酸性物质与牙齿表面的牙釉质发生反应,导致牙齿变得敏感,让你感到牙齿发酸。同时,过多的酸性物质还可能刺激胃黏膜,导致胃酸分泌过多,进而出现胃里反酸水的现象。

过食酸味会使肝气太旺,影响肝气的疏泄。而甘味入脾,可以强健脾胃,因此可适量吃一些甘味食物,如山药、薏苡仁、白扁豆等,还有麦芽糖也能补益脾气。不过孟医生强调,食用甘味食物也不能太过,过量后会滋腻脾胃。

如果吃了过多的甘性食物,我们可能会发现舌苔变得厚腻,同时感到腹胀和大便不爽。这是因为甘性食物滋腻了脾胃,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减弱。脾胃是我们身体中的消化器官,如果运化功能不好,食物就不能被充分消化和吸收,就会产生湿气。湿气重不仅会影响我们的消化功能,还会引起其他身体不适,如疲倦、头晕、失眠等。如何改善这种情况?

首先,我们要注意饮食的均衡,不要过量摄入甘性食物。其次,可以适当食用一些健脾祛湿的食物,如山药、薏米、冬瓜等。此外,适当的运动也能促进脾胃运化,帮助身体排出湿气。

清明节后,人体因阳气升动而向外,故应慎食“发物”,少吃韭菜,海鲜,羊肉之类,以避免诱发旧病宿疾或过敏性疾病。

由于春季最容易引起肝气郁结,孟医生最后推荐了一个疏肝理气的穴位,可日常按压,缓解肝气郁结的症状。这就是膻中穴。

膻中穴位于我们前胸部两乳之间,这个位置相对容易找到。在平常的生活中,我们可以用指尖关节顺时针按揉膻中穴,每次持续10-15分钟。初次按摩时,可能会感到有些疼痛,但随着按摩的进行,疼痛感会逐渐消失,这代表着局部的气郁可能正在消散。如果你感觉胸闷严重,可以适当延长按摩时间。但请注意,按摩力度不宜过大,以免损伤皮肤或引起不适。膻中穴是中医理论中非常重要的穴位之一,通过按摩这个穴位,不仅可以缓解胸闷气郁的症状,还可以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此外,膻中穴按摩还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对于预防一些慢性疾病也有积极的作用。

另一个足三里穴,可健脾胃,也适合这一时节日常按压。

足三里是中医上非常重要的一个穴位,它位于我们外膝眼下四个手指宽的位置。经常按揉足三里可以强健脾胃,促进消化吸收,改善身体状况。按摩时,我们可以采用顺时针的方向,每次按揉10-15分钟,力度要适中,不要过于用力。除了按揉足三里外,我们还可以结合饮食调理来增强脾胃功能。多吃一些易于消化的食物,如山药、红枣、小米等,这些食物不仅营养丰富,还可以帮助改善脾胃功能。此外,适当的运动也是必不可少的,运动可以促进新陈代谢,提高身体免疫力,对于改善脾胃功能也有很大的帮助。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